除了在剖析他人成功之路時,作為事后諸葛亮的分析之外,我們總是發現自己產品在推廣過程中很難去勾起用戶的使用動力。在產品策劃之初認為是客戶痛點的地方,往往在實際使用中被證明可能連癢點都算不上。 疫情讓教育類小程序成為了流量漩渦,除了在線教育類,最吸引眼球的就是家校溝通類的工具型小程序。 來看看阿拉丁小程序指數排行榜,在總榜榜單的top10中,除了常規熱門的電商、游戲類小程序外,家校服務工具類小程序表現亮眼,不僅沖進前排,還占據了3席,均經歷了訪問量暴增、服務器癱瘓的事件。 不謀而合的是,這幾款小程序的核心都是“交作業”功能。以前對于老師來說,線上交作業、改作業方便些,大家基于好奇去了解它,后面又會因為生活慣性和惰性而閑置它。 這幾年聚焦于解決線上家校溝通、微信群溝通刷屏、交作業、成績發布等問題工具類小程序紛紛上線,總體發展一直不溫不火。疫情突發,讓線上交作業變成了不得不完成的任務,錦上添花變成了雪中送炭,這樣一個勉強算癢點的需求,一躍成了真正的痛點剛需。 痛點的力量比想象中更野蠻,造就了零推廣的小程序因高流量訪問導致服務器癱瘓的都市傳奇。 據「班級小管家」創始人李旭堂描述:
事實上同類型小程序也不少,為什么抓住機會的是這幾個小程序?筆者分析了以下5個原因及對小程序運營者的相應啟示。 1. 名字小程序由于目前并沒完全開放,搜索入口和小程序名稱強相關。“每日交作業”、“班級小管家”這樣的直取功能的名稱占據了很大的搜索優勢。在老師尋求相關功能幫助時,搜索“作業”、“班級”等關鍵詞時,這些小程序占據了前排的位置,有天然的流量優勢。 「交作業」創始人王碩描述:
啟示:在此提醒做小程序運營又沒有推廣預算的小伙伴們,對比下你們產品的名字是否夠直接夠引流呢?改個名稱說不定會有奇效。 2. 功能閉環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產品。這幾個小程序創始人本身都是開發者,要么浸淫教育行業數十年或者本身是家長用戶,對場景的理解相當深刻。這幾款產品的共性都是將作業的上傳、通知、批改等環節做的相當完善,讓老師、家長通過電腦、手機完成了全班的作業全流程管理。 這些小程序還有個共同點,ui設計都相當簡陋,但這些并未影響客戶的使用熱情,尤其是以挑剔著稱的教師群體。這說明功能本身才是客戶關注的重點。 這里,也要致敬這些創業者,沉下心來打磨產品功能,才能在時機到來時異軍突起。 啟示:如果真的想做,就把功能做好,做好的標準不是浮于表面解決某個環節,而是整套動作完成的閉環,讓某件事情通過本工具能全部結束,這種功能在機會到來時才會有真正的競爭力。 3. 原始積累好的產品可以口口相傳,但人們往往忽視口碑傳播也需要積累一定的客戶基數的。這3個小程序基本都是2018年前后上線的,產品主導人都是在教育領域有超過10年行業積淀。運行2年積累了上萬的客戶基數,也取得了不錯的用戶口碑。
而排名最高的班級小管家,通過改名的方式轉化了多個教育垂直領域的成熟公眾號,為小程序持續導流,在疫情期間實現了幾何倍數增長,這可能是它能超過其他對手的重要原因。 啟示:在產品上線內測等時期,務必投入多一些推廣宣傳資源積累基礎用戶,尤其是缺乏行業背景的公司,更應該多投入商務資源熱啟動產品。只有完成原始積累才可以從足夠多的樣本用戶反饋里正確快速優化產品,為增長拐點做好準備。 4. 氪肝氪心微信派在疫情期間特別對流量暴增的幾個教育類小程序作了專訪,有這么一段描述:
做產品有時就像把心剖給客戶看,到底是嘔心瀝血還是漫不經心,在客戶使用產品的每一步都能體會到。教育場景老師的需求是比較專業小眾的,在順暢溝通的情況下,產品必須要做到快速優化,這是非常考驗產品團隊協同能力。 啟示:以前說字如其人,現在可以說產品如其人,貼不貼心在客戶操作的每一步都會直接感受。如果沒有真正對產品負責的人,很難在長期看不到利益回報的漫長等待里,堅持到機會來臨的那一天,而到了機會來臨的時候,更需要拼盡全力才能抓住。 5. 使用手冊與傳統的互聯網思維不太一樣,從前認為如果一個app需要使用手冊,那么它就不是個好產品的思維并不符合工具類小程序。工具就是供人解決問題的,需要使用者快速掌握使用方法,清晰具體的使用手冊必不可少,尤其是這種多角色工具。可以看到,排名高的班級小管家和交作業都有非常完善的百度經驗或者用戶手冊。 啟示:如果你也運營的是多角色使用工具類小程序,一定要注重操作手冊的完善,以視頻操作指引的方式為最佳,盡量擴大seo范圍,建立產品的品牌專業度。 小程序的商業模式和變現路徑目前還不明晰,但未來可期。小程序樸素、實用的開發式審美風格讓它在這個浮華的年代,具備了一種復古的美感。 繁華漸欲迷人眼的時代,很多創始者說起初心時,很多提到開始就是想用自己手里掌握的技能為教育業做點事情,如果創始人無法真心相信自己的產品是有價值的,也不可能堅持下來。也許就是簡單的初心加上艱難的堅持才真正成就了產品吧。
|